课程概述
热力系统设计与实践是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侧重热学知识综合应用与实践的专业必修主干课,着重于研究工程领域中能量的有效利用以及能源的转换规律。
本课程在工程热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以及能量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实际气体的热力学一般关系、理想气体混合物特性、流动过程中气体的能量转换以及动力装置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分析等。本课程将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机械设计、传热学等专业基础学科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热力系统设计、实践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可进一步树立能量高效转换和利用特别是热能与机械能转换和合理利用的正确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抽象与逻辑思维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课程大纲
01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理解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的差别,了解不同的气体方程,掌握气体不同热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课时
1.1 实际气体
1.2 麦克斯韦关系
1.3 热力学能、焓、熵、比热容的一般关系式,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掌握理想气体混合物和湿空气的性质及过程能量转换的规律。
2.1 理想气体混合物
2.2 湿空气及其状态参数
2.3 湿空气过程,气体动力循环理解活塞式内燃机与燃气轮机循环过程及其特点,了解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区别,掌握常用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措施。
3.1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
3.2 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
3.3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3.4 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
3.5 燃气轮机装置简介
3.6 燃气轮机装置的理想循环——布雷顿循环
3.7 燃气轮机装置的实际循环
3.8 提高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的措施——回热循环
3.9 提高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的措施——回热、间冷与再热循环
4.0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理解蒸汽动力循环过程及其特点,掌握提高其热效率的措施。
4.1 蒸汽动力装置简介
4.2 蒸汽动力装置的理想循环——朗肯循环
4.3 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因素
4.4 提高蒸汽轮机循环热效率的措施——再热与回热循环
4.5 热电联供循环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制冷循环掌握不同制冷循环过程及其特点。
5.1 制冷循环概述
5.2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
5.3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AeQ3Uwnb4ugRSvGD3_cWQ
提取码:
小提示:登录后刷新 微信支付2元即可查看网盘密码~
公告:登录后可获得专属推广链接,其他用户通过此链接下载,你可获得分成奖励。
*** 提醒:如果下载失败,请联系客服退款。 客服QQ:874345335。***